
为提升练习课与复习课的教学实效性,5月14日,单集实验小学数学组开展“精准施策,高效课堂”专题集体备课活动。此次集体备课活动,李兰凤副校长全程参与指导,与数学组教师共同研讨练习课与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专业引领与方向把控。
低年级组:趣味奠基,夯实基础
低年级教师聚焦以“趣味奠基、夯实基础”为核心,练习课通过生活情境任务(如“小小收银员”计算)、故事闯关游戏激活兴趣,设计“基础必做+拓展选做”分层练习,搭配“星星章奖励”等即时反馈机制,让训练生动有效;复习课则以主题情境串联知识点,借助动手操作(七巧板拼图形、小棒摆数),帮助学生直观梳理知识,针对高频错例(如“比多少”混淆、计算粗心)开展对比辨析和错题改编训练,通过多感官参与和结构化整合,让学生在趣味中构建系统认知,筑牢数学学习根基。
中年级组:思维进阶,分层突破
中年级团队围绕“思维训练与分层教学”展开研讨。中年级老师们提出练习课设计要“三梯度”:基础题(巩固概念)、变式题(逆向思维)、拓展题(跨单元综合)。以“三角形分类”为例,可设计“猜图形”(根据特征描述推理)、“拼图形”(用七巧板拼指定类型三角形)等活动,兼顾不同学力学生。针对“单位换算”“周长计算”等易错点,建议建立“错题集”,将典型错例归类整理为“每日一题”,通过对比辨析强化理解。
高年级组:系统建构,精准提能
高年级教师聚焦“知识体系建构与应试策略”。复习课上,老师们主张“大单元整合”,如将“分数乘除法”“比和比例”打通,通过“量率对应”核心模型串联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认知。练习设计则注重“小升初考点前置渗透”,如针对“圆柱与圆锥体积关系”,设计“等底等高变式题”“体积不变应用题”等,同时引入“生活中的数学”(如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提升应用能力。对于“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等易错模块,老师们建议采用“错题溯源法”:让学生标注错误类型(概念模糊/计算失误/题意误解),针对性制定改进方案。
总结:共研共思,行稳致远
活动最后,王冰冰主任总结:“练习课不是‘机械刷题’,复习课也不是‘知识堆砌’,需以‘学生错点’为靶向,以‘思维发展’为内核。”数学课的教学就像织网,要先锚定核心知识点作为“关键点”,再以点带线、以线扩面,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深耕细作笃前行,数学组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课堂教学,让练习与复习课真正成为学生“查漏补缺的加油站、思维提升的助推器”。
撰稿人:王冰冰
审核人:李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