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徐州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公园巷小学分团徐州快哉亭探访记

最后更新时间:2024年12月9日

  为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让小记者们感受千年文脉上的文化名片,品味先辈们的光辉业绩。12月4日下午,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总部和徐州教育在线组织小海燕记者团公园巷小学分团40多名“小海燕”和老师,怀着崇仰的心情来到快哉亭公园东南角——快哉亭,开展“探访徐州文脉,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探访体验活动。

  邀请了江苏师范大学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乔教授向小记者介绍了快哉亭的前世今生,历史变迁。在快哉亭院前王乔教授介绍说,快哉亭坐南朝北,是一座高出地面的独立建筑院落,白墙、青瓦、栗壳色大门,门楼上方大文豪苏轼写的“快哉” 二字苍劲隽秀。

  大家沿着台阶有序走进院落,王乔教授详细介绍了快哉亭的历史变迁:快哉亭两侧均有廊亭环绕,错落有致,凸显宋朝风格。快哉亭最亮眼的要数亭子内顶部,四道角梁交汇于圆柱形的雷公柱贯穿亭顶,起到加固梁架,支撑宝顶的作用,整个顶部给人以稳重大气的感觉。

  快哉亭每个上翘檐角上都有四个造型各异的雕塑,一字排开,共有8组,从外到内依次为骑凤、仙人、凤、马等。在廊亭屋面阳角上的雕塑,京苏堂大脊上的吞脊兽,严格按照传说材料工艺,结合现代技术进行的修缮、加固、复原。

  亭顶部青瓦上的花纹,是按照宋朝制式定制选用的栗色喷漆,更耐腐蚀,更能凸显古建筑原先的宋朝风貌。

  站在这里与苏轼对话,倾听历史的声音,快哉亭院落中使用的地砖,均为存手工制作的灰色仿古金砖,同时院落中的银杏树、白皮粉、广玉兰、法桐树都进行了保留。又增加了红枫、罗汉松、芭蕉、绿竹等,感受到文人风情的氛围。

  快哉亭的前世今生,承载着徐州古城千年的历史记忆。最初由唐代徐州刺史薛能建造,取名“阳春亭”,956年前,宋朝李邦直驻节徐州,将旧亭改建,恰逢苏轼接任,李邦直邀请苏轼为亭子命名,苏轼便挥毫作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从此,这座阳春亭便易名为快哉亭。清朝同治年间由徐海道、宋世雄重建。清朝光绪十五年,徐州太守桂中行又进行了扩建,解放后也曾多次维修,现在的快哉亭为1989年新建。

  昔日的快哉亭建筑在古城墙的角上,被称为奎楼,为徐州古城的五楼之一,与彭祖楼、霸王楼、黄楼、燕子楼媲美,布于古城周围。奎楼祀奎星,为文人崇祀之神。古时每年五月十六日有庙会,香火甚盛。因楼建在古城东南处,又称拐角楼。徐州的古城墙在历史上享有盛名,1928年被当时的驻军扒砖卖钱拆除。今快哉亭下的城墙已修复,游人在快哉亭举目眺望,古城内外景色尽收眼底,为古今登临观赏胜地。王教授的讲解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启发引导小记者了解快哉亭的前世今生、了解徐州的历史文化。“小海燕”们一边用心聆听讲解,一边仔细观看历史文物,一边与王教授热情地交流互动。

  沉浸式的探访过程让师生们对徐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思考。通过参观学习,孩子们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又陶冶了情操,进一步让中国传统文化扎根学生心底,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小海燕记者郭靖瑶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探访快哉亭,让我进一步了解徐州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充分认识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这次探访徐州快哉亭活动,使我对快哉亭来历变迁有了新的认识,也感受到苏轼文化的历史价值与魅力,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作为新时代少年,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为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小海燕记者汤沐涵深有体会地说。

  小海燕记者团总部主任陈晓最后说:“探访徐州文脉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快哉亭,寻觅苏轼文化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王乔教授带领我们参观探访,互动交流,使我们了解了快哉亭的前世今生,收获满满,受益匪浅。站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走进亭子里仿佛能听到苏轼当年的吟咏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快哉亭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名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古韵悠悠展新风,千年古建展新姿。探访家乡的历史变迁,宣传好家乡的历史文化,讲好家乡的文脉故事是我们的责任,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总部 陈晓 丁修武

版权所有:徐州教育在线 联系邮箱:879670190@qq.com 接洽联系:0516-85706228 1895215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