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提升物化教师专业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5月13日,徐州市东湖实验学校初中部的物化组开展了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首先,物理组杨冰冰老师分享的是《做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她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性,不在于我们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我们是否永远保持成长的状态。就像书中所说:"真正的教育者,永远是教育路上的朝圣者。"在这条路上,我们既是引路人,也是永远的学徒;既要守望学生的成长,也要守护自己那颗永远年轻的教育心。或许,这就是教师职业最深邃的魅力和最崇高的使命——在教育的麦田里,做一名永恒的守望者,见证着一季又一季的思想抽穗,同时也在岁月的风中,让自己的教育生命不断拔节生长。
杨洪伟校长分享的书目是《教师的一生修炼》。这本书告诉我们,教师职业有其独特性与内在要求,我们要从教育信念、行为、素养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与完善。“修炼”是一场内在的精神修行,是实现自我提升的关键。它涵盖修炼形象,展现良好风貌;精练生活,保持积极心态;锤炼专业,提升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微笑传递温暖,关注细节,包容学生的小失误,发挥语言的魅力。这不仅能助力自身成长,更能在学生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引领他们茁壮成长。”
纪紫宁老师分享的是《教师多元化成长平台建设》,本书聚焦数字化时代教师发展的核心命题,提出打破“流水线式”培训模式,构建开放、多维的成长生态。作者强调,优质平台需兼顾“共性赋能”与“个性激活”:一方面搭建AI教研智库、跨校协作社区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智能诊断生成个性化发展图谱,让新手教师获得精准指导,经验型教师开拓创新赛道。书中“三阶赋能模型”颇具启发:基础层夯实教学基本功,发展层培育课程研发能力,创新层孵化教育研究成果。平台引入“教师成长积分银行”,以数据画像动态追踪成长轨迹,更创新性地将企业“创客空间”理念迁移至教师培养中,让教师在项目实践中实现跨界生长。
蒋丹丹老师分享的是《教育的厚度——基于本真视角的教学智慧与思考》,她说道:世间凡事皆有本元,只有关注本,做事才不偏离,才能走得远。本元就是事物之本真本味,本来。教育的本元是什么?归纳起来。可以用三个维度教育的厚度——基于本真视角的教学智慧与思考与一个经度,构成一个稳固的结构。维度一是教,维度二是育,维度三是培。一个经度是学。如果教师工作只有一个维度,那只能说还仅仅在线上工作。如果我们有两个维度,那就在面上耕耘。当我们拥有三个维度的时候,那就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因为我们是从学生前面走进学生中间,再走进学生心灵,会有一种特别丰满踏实的感觉。当然,纬线只有与经线连接才有意义,才能形成结构。
张恒老师分享的是《怎样反思更有效》。行成于思,反思是教师发展得以成功的要素之一。要提高反思的效益, 必须在运作过程中把反思落实到细节,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的可操作的程序。
第一,行思相随,反思应该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全程,并覆盖其工作的全部;第二,反思伴随着教师的行为而随时存在,所以需要把反思随时记录下来;第三,反思集中体现在成果之中,既呈现出成果,又促进成果的优化。在实践中,教师把反思持续地进行整理归类,把相关联的收获联系起来,深入研究,形成各种更具有价值的初步成果,才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标志。
张开法老师分享的是《把学生教聪明》,他认为以“耳”知音,为“聪”之首;以“眼”知形,为“聪”之门;以“口”知思,为“聪”之本;以“心”知意,为“聪”之源。只有让学生用耳、用眼、用口、用心多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聪明起来。
接下来,化学组的韩雪莹老师推荐的书目是《且行且思》,教育的神圣往往寓于教育的平凡之中:或许是微微一笑,或许是轻轻抚摸,或许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或许是一段评语,或许是一个眼神,或许是一个手势……如果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会特别愿意做这些平凡的小事,也会从许多小事中获得乐趣。这正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也是我们做好教师的必然要求。
赵玉团老师推荐的书目是《智慧读写》,该书有效利用语文教材和名著阅读,提升写作能力,实现阅读到写作的能力迁移,有效打通阅读和写作的联结,保证读写时刻在线。读写结合,点亮生命火把,读写结合,能够找寻生命意义和价值,向外与世界良性互动,已立立人,己达达人。
赵晓娟老师推荐的是《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该书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认知活动中发展起来并在解决与化学相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关键素养,反映了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方式与结果的水平。因此,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具有指向认知结果的“结果属性”和指向认知过程的“过程属性”。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果属性”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及其研究中得到了一些解答。但教学过程如何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一个需要许多人进行探索的重大而长久的课题。
本次读书分享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提升职业幸福感。相信通过此次读书分享会,物化组的老师们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推动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撰稿:纪紫宁
审核:葛来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