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书,慧成长——祥和小学毓秀读书社读书沙龙活动(四)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祥和小学     2019年6月12日     责任编辑:灵犀     阅读:2375次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次活动,我们聚焦了杜威《我们如何思维》第七到十章内容,围绕“逻辑的探讨”这一话题,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

  活动伊始,朱鑫和赵恬两位老师就七至十章中出现的”归纳”、“演绎”、“意义”、”具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概念进行了诠释,并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展开了深入的解读。

  朱鑫老师认为归纳和演绎是两种密不可分的运动,两者不可孤立存在,没有归纳的演绎或者没有演绎的归纳,只能让学生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只有进一步地探索和总结,在课堂上使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赵恬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以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就“意义”这个关键词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赵老师认为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发展智力的前提。 要使事物获得意义,形成简单的理解习惯,那就要使模糊和摇摆不定的问题在意义上能够达到一贯、一致、定型或稳定。获得意义的明确性和一惯性,主要是从实际行动中获得的。

  两位老师解读完毕以后, 其他老师也一一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

  陈惟萌老师提出,一次完整的思维,包含观察到的一些特定的思虑,并与综合、深远的总体思虑之间进行互动。学生不仅要有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体会自己思维的过程,做到表面、实质之间有更好的对接。

  窦倩老师结合课堂实例提出思维导图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整理思维框架,其实就是一种归纳的思路。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有逻辑性。

  李玮老师在发言时指出,思维的触发源于几个重要的影响:一是教育的影响;二是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影响;三是学生对问题探寻、质疑能力的影响 。

  王莉莉老师就“演绎、推理”这两个关键词提出了“剥洋葱式思维”的全新观点。她认为课堂教学的推进应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可采用以下三个策略:一、在教学中做到连接新旧知识;二、对知识进行整合;三、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韩俊老师在交流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意义”比作工具,既指向事物,又辅助于教学。此外,韩老师也肯定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还能起到提炼、概括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魏皓洁主任针对每位老师的分享做出了点评,最后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魏主任首先界定、辨析了“归纳”和“演绎”这两个概念。针对目前课堂上只教“细节”,无“归纳”、“演绎”方法的运用与训练这一现状,魏主任引用了王崧舟老师的《爱莲说》和李伟忠老师的《绝句》这两个古诗教学的课例,深入阐明了“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进行思维的双向运动”这一观点,令大家深受启发。

  周校长也全程参与了此次的读书沙龙活动,在活动的最后,周校长对全体读书社成员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希望成员们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在阅读中成长,在思考中提升。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阅读《我们如何思维》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一场有意义的旅行,沿着“思维”的河流溯源而上,与大师坐而论道,体味不同的心境与物语。就让我们借助“阅读”的力量,借助“思维”的力量,共同来锻铸卓越成长的内驱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

581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