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富民——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小海燕记者团     2025年2月7日     责任编辑:梦梦     阅读:3457次

  那年寒假,小记者团赴京采访队一行14人赴京拜年采访,在北京五天的采访,先后拜访老将军、访著名作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在采访的十几位著名人士当中,最令人难忘的是誉满全球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

  记得2月28日下午,记者团踏进了费孝通家的大门,小记者向年已86岁的老人献了一束鲜花,老人心情十分激动,脸上顷刻荡起了一层层春光,满面笑容地欢迎小记者团的到来,小记者代表宣读了给费老的拜年信,费老全神贯注地听着,当他得知小记者团已建立十年,行程十万余公里时,老人的表情有些惊愕。

  采访开始了,首先小记者请费老谈自己为什么在众多的学科里,偏偏对社会学情有独钟,费老抑扬顿挫地谈起自己学社会学的经过。他的家乡在江苏吴江农村,那里自古以来就以蚕丝著称于世。但,茧是好茧,丝是好私,就是织不出好的丝绸布,这一点让他十分困惑,他认识到这是机器落后造成的,要想织出好的丝绸布,必须改进机器。这时,费孝通才是十几岁的翩翩少年郎,忧国忧民之心,让他对社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费老14岁时,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直至于今,笔耕70多年而不辍。以后他到苏州读大学,后又转学到京华,从师于吴文藻等诸位名师,细心钻研社会学,而后又留学英国,并获得了社会学博士学位。

  费老再三强调,他人生的宗旨就是四个字“志在富民”,费老生于1910年,他深知中国百姓的灾难。从少年时期,他昼思夜想的是让中国的老百姓富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费老的精力主要放在向中央献计献策和如何发展中国的乡镇企业。他把努力发展农村中的乡镇企业作为农民致富的极好途径。他以苏南经济迅速腾飞为例,提出了只有在农村不断发展乡镇企业,才能使十亿农民真正富起来,农村由于土地越来越少,剩余的劳力无事可做,如何把大批剩余的劳力使用起来,变为生产力,这又是他近年来用心研究的新课题。他说,农村姑娘进城当保姆,这样既可以解除城里三口之家的后顾之忧,又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既解决了家庭被子女所带来的忧愁,又培养了农村姑娘迈上自力更生的道路,妇女的解放,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经济的独立,经济独立了,妇女自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解放。费老把对妇女真正解放看得这样透,这样准,是他几十年用心研究社会学的结果。

  当小记者问道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政府将对香港采取怎样的措施时,费老很感兴趣,可能费老已意识到香港回归祖国后,到底对香港怎么办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费老说,对香港,邓小平同志有明确的指示“一国两制,50年不变。”他接着说,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对世界政治生活的伟大贡献,对香港50年不变是中央定了的,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当然,可以采取一些方面的互通,但绝不强求,更不包办,至于说派军队去,因为香港是我们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当然要保卫这里的土地和人民,这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费老谈过了大的课题,转回头来与小记者叙起乡情来,他说,我看了你们自办的小报纸,又听了你们的介绍,你们小记者团不简单,到全国各地寻访采蜜,然后把采来的蜜再奉献给大家。他接着又说,咱们是老乡,只不过我家在苏南,你们徐州在苏北,我们都在大江南北,同属一个省,我对徐州很熟,徐州是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志士,我曾来徐州沛县吃过特产樊哙狗肉,并且前两年到徐州为三环路的开通剪过彩。接着,他要求小记者从小要勤奋学习,多读书,多看报,要经风雨,见世面,不要老在爸爸妈妈跟前娇声娇气,要时刻想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要为祖国的强盛学好本领,将来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不知不觉,访问已经过去了70分钟,但费老谈锋仍健,谈兴仍浓。86岁的老人却丝毫没有倦意,彼此感情已十分融洽,正当我们谈性正浓时,费老的秘书已向我们使了个眼色,示意一位穿着花衣的女记者等待多时了,那位社会报的女记者已经有些急不可耐了。

  最后费老挥笔为记者团写下了“从小就要立志为人民服务”的题词,大家紧紧依偎在费爷爷身边,恋恋不舍地与费爷爷合影留念,依依不舍地与费爷爷挥手告别、再见。

  陈晓

扫一扫分享本页

1021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