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燕25周年佳作欣赏|西部访古——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 朱浒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小海燕记者团     2025年4月9日     责任编辑:梦梦     阅读:5151次

  曾惊诧于西岳华山的峻挺,痴迷于百转千回的黄河;曾感叹那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那如万马奔腾的壶口瀑布,那秦盛,秦殇;大汉铁骑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惊天气魄;唐壮、唐衰,揭示了中华文明中心从西部萌生、壮大、迁移和扩散。这就是西部,西部的山水,西部的人情,西部的风物和西部的历史。

  第一章 三秦

  从古城徐州到开封,再从开封至洛阳,一路西行。出了河南到了陕西,地理风貌几乎是陡然变了,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秦的粗犷和黄土的气息。在去往十三朝古都西安的途中,隐隐映入我眼帘的地名竟然如此熟悉:潼关、灞桥、渭城、渑池、咸阳……一时间种种真实的或演绎的历史典故渐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到了,这里是“风烟望五津”的三秦么?这就是悍秦、强汉、盛唐的都城么?

  秦,一个充满原始与活力的国名,一个横扫六合却又在二十年内如土块般分崩的帝国。而三秦,正是我脚下的土地,骊山与始皇陵似乎是梦回秦朝的驿站,兵马俑则更多的寄托着我们的豪情。临潼,一个神奇的地方,秦皇地下军团的驻扎地。当梦想着科教书上和古籍中的地方正在你的脚下时,你会有一种怎样的自豪感?

  第二章 黄陵

  当我真正的到达黄帝陵山脚下的时候,我又犹豫了,我是否应该踏入这片神圣的山林,惊扰华夏先祖那充溢在古柏松间的灵气呢?但我知道,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去了解自己的先祖,祭拜他,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山并不很陡,但松柏视乎都是饱经风霜,犹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者,守护在黄帝陵的旁边。刚上半山腰,一抬首,正望见一块石碑上书“文武官员下马处”。在朝上,远远的红烛笼烟的一片,大概就是黄帝陵了。近看,郭沫若手书的“黄帝陵”三个黑体金字映入眼帘。左右对联两对精彩绝伦,可惜没能记下。后面就是一圆冢,高5.6米,周长48米,周围古柏大都有两个合包粗细,整个山林给人一种雄壮、肃穆的感觉。

  回忆五千年前当皇帝架起指南车,手执昆吾保健,天上应龙翻云吐雾,地上战鼓擂动,杀声震天,同铜额铁臂吸石饮砂的蚩尤大战,这是一种怎样的惊天动地的气势。这是人文初祖和“战神”的较量,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役。当炎黄联军杀死蚩尤并将其身首分开埋葬的时候,这是一种多么粗狂而引人思索的一役。当强悍好斗的三苗之民被皇帝女儿旱魃用火击溃的时候,当浓雾之中指南车把皇帝军队带回安全地带的时候,这又是多么神秘和充满智慧的一役。皇帝不啻为中华文明的始祖,后世的纪念莫过于一座如此恢弘大气的黄帝陵了。而此刻,脚下的泥土正是这位中华文明始祖的长眠之所,依稀记起的神话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我怎么不悸动不已?

  第三章 成吉思汗陵

  一直都想去拜访成吉思汗陵,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横亘亚欧大陆无比强大的帝国缔造者的卓越军事才能。

  作为泱泱大国,——元帝国的缔造者的成吉思汗,是一个多么有惊天动地的伟业的人物呀!而现在,此刻,脚下,正是他长眠的地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这雄伟的陵墓,一代天骄的启示所震撼,所折服?

  看这蓝天白云,我的思绪又飞舞了。虽然元朝强盛一时,但由于其民族特点,即当蒙古骑兵占领一座城市或攻占一块地方的时候,对着一片片的废墟和疮痍,蒙古并不派兵驻扎,而是转而攻陷更远的地方,虏获更多地牲畜和财宝。所以其国土虽大,真正控制的地方只是在中国及其周边。对于俄罗斯的“偏僻”土地,他们是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用俄罗斯大公来管理当地的居民,以此类推,所以统治十分不稳固。加上元朝时对汉人的歧视和元末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元朝在经历了90余年后便土崩瓦解了。虽然如此,对成吉思汗的崇拜我一直没有减少。

  壮哉!成吉思汗陵。

  结束语

  西部的山,西部的水,西部的风物、人情、历史。从徐州到西安,从西安到黄陵,再从黄陵到西安、到包头……一路上欢声笑语,一路上百转千回,虽然有挫折,有艰难,但每次我们都能从下一个驿站汲取新的力量,得到安慰和鼓励。我们从内蒙经北京回家了,但西部的一草一木,一地一方都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纪念。

  飞向大草原,西部访古,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摄影:陈晓

扫一扫分享本页

662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