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徐州市民俗学会、鼓楼区九里文化苑的邀请,徐州玉雕行业领军人物、在江苏省乃至全国业界颇具影响力的李维翰教授,徐州知名书法家沈永贵(鼓楼区书协主席)、徐昌龄、李佩金、王行太,知名画家程照民、高栋梁,知名收藏家陈超,知名装裱技师邓红军等老师,7月21日下午两点半,冒着初伏第二天的高温,来到徐州市鼓楼区铜沛办事处植物园社区暑期公益课堂,为辖区的孩子们讲解中华书法文化,传授书法艺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书法艺术的种子。
通过李维翰、沈永贵老师的生动讲解,孩子们得知: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中国书法之美源于汉字之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魁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字体和风格,如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随后,李佩金老师教孩子们如何握笔、怎样注意写字的姿势、手腕如何运笔等,并给孩子们做书写示范。其他书法老师则上前手把手地教孩子。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写起来,尽管显得稚嫩,但神情专注,都十分认真。老师们不吝赞美之声,孩子们越写越有信心。
对于书法作品来说,装裱很重要。通过邓红军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到:装裱艺术是伴随着书法艺术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书法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装裱,可以提升书法作品的观赏性,大大延长其保存期。
写书法离不开纸张。那么,纸张是如何生产的呢?徐州市民俗学会副会长许怀伟、鼓楼区九里文化苑秘书长张琳老师带领孩子们体验了一把“妙手造纸”的快乐和神奇。
在一个盛水的塑料容器内撒入纸浆,然后注入胶,通过不断地搅拌,使得纸浆粉碎。然后用篦子来回一抄,过滤完水后,纸浆就薄薄地、均匀地覆盖在了篦子上,晾干后便变成了纸。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劳动成果,每个孩子的脸上都绽放着童真的笑容。
徐州市民俗学会副会长许怀伟表示,下一步,将针对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研发更多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程,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发挥暑期公益课堂更大的作用。
文:梁苏国
摄:梁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