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成立25周年|记者团伴我成长(二)——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荣誉团长吴爽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     2025年7月28日     责任编辑:梦梦     阅读:3517次

  编前话:

  在小海燕记者团成立25周年之际,收到了小海燕记者团原总团长、荣誉团长吴爽发来的感念记者团的文章,字里行间反映了在记者团的点点滴滴,成长历程,感谢记者团的培养教育,读来让人回味,让人感慨,也让人动情。

  吴爽就读大马路小学,三年级时被记者团破格录取,9岁时跟随记者团挺进大别山,十几次参加记者团冬、夏令营,飞向大草原,走进大西南,南下川渝,北上内蒙古,奔向延安,情系井冈山,祖国大地25个省、市留下了她的身影。吴爽四年级时担任记者团副团长,六年级担任总团长,先后荣获中国明星小记者、中国好少年、全国三好学生等各类大奖80多个,先后在《人民日报》、《初中生周报》、《外国文学》等各大媒体发表作品70余篇,跟随记者团采访国家领导人、老将军、老英雄、老模范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百余人。

  她为人善良,品德高尚,谦虚好学,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北京大学研究生,现在教育文化系统工作。她没有忘记记者团的培养教育,感谢记者团,感谢记者团的老师,也感谢小记者们一路陪伴。作为小记者团的老师非常欣慰,也感到自豪。文章较长,分几次发出,供读者欣赏,也希望更多的小记者们阅后,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祝贺小海燕记者团成立25周年。

  7岁至今,发表文章70余篇于《人民日报》《跨文化对话》《国外文学》《华文文学》等各级报刊,获得包括6个全国一等奖在内的各级写作竞赛奖项数十个;成年之前,11次担任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冬/夏令营营长,奔赴25个省市,采访各界人士;曾获得“中国明星小记者”“全国三好学生”“全国好少年”等称号……这些是虚荣吗?我倒觉得,记者团不是更迭的夏令营营服,而是早已化作皮肤。当我每年回北大参加世界文学年度报告会蝉联“最佳年度报告”,当我夺得教育部演讲比赛一等奖,当我应邀赴剑桥国际诗歌研讨会主旨发言,那个采访总要打头炮的童年团长是自己的底气;当我担任北大“跨文化研究”和“传记文学”课程助教,或是担任“世界文学的兴起”国际研讨会大会秘书,那个冬/夏令营上先给大家盛饭、西瓜让给伙伴,开夜车不睡觉、遇到收费站要下去递上介绍信的童年团长是自己的习惯。

  记得狼牙山有小溪特别滑,陈晓老师和唐琦哥哥让我踩着他们的脚往上爬;前年单位组织再访,二十多年过去,狼牙山也有缆车啦。是啊,我们周末采访过的徐州的工厂、矿山、农村、军营都旧貌换新颜,后来重到白洋淀、西柏坡、重庆、南昌、遵义、韶山,也都变了模样。但我不会忘记井冈山秀丽的丛林、瀑布和彩虹,不会忘记在延安住进当年毛主席住过的窑洞,不会忘记冉庄地道、南泥湾、沙家浜、卢沟桥、白求恩墓……更不会忘记采访过的诗人贺敬之,作家姚雪垠,毛主席生前的摄影师侯波,老将军李德生、萧克,董必武、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开国元勋的后人,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小兵张嘎、郭建光、阿庆嫂等人的原型……

  刘绍棠爷爷接受我们采访时,肌肉萎缩得已经很严重了,但他神采奕奕,热忱真诚地谈了一个多小时。我代表小记者向他送上家乡特产维维豆奶,祝他“欢乐开怀”。谁知,北京回来不到一个月,我就在报上看到了他离世的消息。那天,我在爸爸办公室哭了好久,蘸着泪水写成的文章发表在了《人民日报》等好几家媒体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时任馆长袁仲一是咱们铜山老乡,采访时他指着我坐的沙发说,那是李鹏总理坐过的;参观时,他让我们下到兵马俑旁边,说这也是国宾待遇。我们曾领受那么多特殊待遇,在此时此刻的泪光里,我依然看到他们笑盈盈的面庞,依然触到他们对孩子的温暖。北京市时任副市长何鲁丽亲切地搂着我的肩,曾任中宣部副部长的郁文爷爷的老伴廖冰奶奶非拉我坐在她腿上合影,照片上可以看出我怕压着奶奶,努力用脚撑着地……2016年岁末,我在北大又见到“《中国作家》看徐州”一行中的张健叔叔,重温他当年为记者团写下的:“人是当记者的基础,真正的采访过程,也是做人的过程。”

  真正的采访过程是很艰苦的。那是带轮拉杆箱尚未普及的90年代,小瘦孩连背带拎着帆布大包。有时为了赶路一天只吃一顿饭,冬令营冻得穿棉裤睡觉,夏令营脖子晒掉皮,身上起满痱子……每次回家都累得昏睡,妈妈很心疼我。爸爸当年是在报纸上看到记者团组织小学生去长江三峡、烟台、威海采访,赞叹这跟家长带出去旅游完全不一样,才送我上记者团的。他和爷爷一起安慰妈妈:小孩应该出去经风雨、见世面,能得到这种机会是很珍贵的,这种锻炼是极难得的。

  配图摄影:陈晓

扫一扫分享本页

709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